低代码开发平台该如何区分选择?
今年真的是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元年,层出不穷的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平台一一浮现。各有各的特色,各有各的效果。不过确实如此,每一家无代码和低代码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;现在低代码和无代码,就是一个权衡功能性和学习成本的博弈了。功能越强大、包容性越强的平台,他对应的学习成本就越高;反之,功能比较简单,学习使用起来就越简单。
今天我们可以来分享下,怎样去选择一家合适自己的低代码开发平台。现在国内的低代码平台可以分为2种类型:
1、BPM流程引擎类的无代码平台
这类平台主要以表单来做切入,有较为灵活的表格前端样式设置。通过做好的表和视图(BPM工具术语),接入工作流来触发表的相关计算和逻辑等。更多运用场景为轻应用场景,比较简单的OA、进销存、客户管理都能实现。现在这类平台除了基本功能,还会接入一些常用的API功能,比如:电子签章、短信、图表来丰富更多的业务场景。
优点:
学习成本比较低,用起来比较简单。
缺点:
能完成的应用场景太少,复杂一点的功能就做不了,扩展性非常依赖平台本身。
其实BPM流程引擎在很多软件上都配备,很多SAAS大厂都配置这种流程引擎来应付市场的多变。所以这种类型的BPM市场竞争力局限性很大,因为很容易就被复制和替代,在软件市场会缺乏核心护城河。
如果你想选择这类平台,你需要考虑:
(1)是否满足你的需求、他的API组件够不够多等;
(2)市场上有没有更加优惠的BPM无代码工具。
2、全能包容型
另外一种类型是全能型的低代码平台。平台为了让产品“图灵完备”,会提供部分的编程来实现更多的功能。这种平台基本是编程能写都能做的一个状态,像白码就是这类型的。这类平台会提供前端和后端的开发,都可以通过可视化来组成一部分功能,然后再通过编程完成更多高级功能。
优点:
基本是图灵完备的,基本都能实现,实现不了也可以写代码。
缺点:
学习成本比BPM的无代码工具高,程序员来学习可能更加容易。
选择这类平台,基本都是功能性比较强,首先考虑功能是否满足需求,其次就要考虑效率,工具的本身就是要提升效率,如果为了图灵完备提供大部分都是写代码的编程工作,那这样的工具还不如写代码。
总结
白码认为,无代码和低代码的出现是效率本质的追求。并不能一味的去追求无代码,如果一个功能,用代码只需两行,你硬要在流程中做10步才能完成,这是否有点本末倒置呢?效率工具像汽车,它本质的目的就是让人更快的去完成一个任务,一个目标。白码在低代码领域一直寻找的事效率的最优解,而非无代码本身。 最后,现在国内还是处于低代码和无代码产品的磨合期。希望更多的用户,程序员,企业方,资本方能给这些平台更多的机会和包容,让这个领域的中国企业尽快超越海外。